学生园地
 

探秘镇巴农产:腊肉茶香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作者:文/张爱鸿旭 图/王静怡         发布日期:2025-09-03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陕西省镇巴县“桑梓情深·繁荣筑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镇巴县,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特色农产品探访之旅。团队成员在实地走访中,不仅触摸到镇巴农产的品质肌理,更窥见了这座秦巴山区小城借由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溯源腊肉香:一块腊肉里的品质坚守与创新突围

2025年7月22日,团队成员走进镇巴腊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中心,刚踏入展馆,一股醇厚的烟熏香气便扑面而来。玻璃展柜内,肥瘦相间的腊肉泛着琥珀色光泽,标签上的二维码格外醒目。“这是我们的‘身份凭证’。” 中心负责人拿起一块腊肉向团队介绍,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生猪养殖、屠宰、腌制、熏制等全流程信息。

据介绍,镇巴腊肉选用当地散养的优质土猪,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腌制时使用天然香料和食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熏制则选用松木、柏木等天然木材,经过数天的慢火熏制,使腊肉色泽红亮、香气浓郁。“我们的腊肉不仅味道好,而且安全有保障。” 负责人自豪地说,镇巴腊肉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立了严格的正品溯源体系,从源头确保了产品质量。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镇巴腊肉还推出了即食腊肉产品。团队成员现场品尝了即食腊肉,口感鲜嫩、咸淡适中,深受大家喜爱。即食腊肉的推出,拓宽了镇巴腊肉的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茶香飘千里:一片茶叶里的产业富民路

7月23日,团队成员来到镇巴县农产品展示馆。展馆内,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镇巴茶叶。

镇巴县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展馆内的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镇巴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声名远扬。如今,镇巴县已形成了以绿茶、红茶为主的茶叶产业体系,拥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

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了不同品种的镇巴茶叶,绿茶色泽翠绿、香气清幽,红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工作人员还为团队冲泡了镇巴绿茶,茶汤清澈明亮,入口甘甜爽口,让人回味无穷。近年来,镇巴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叶产业已成为镇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匠心暖人心:手工艺品里的助残大爱与数字力量

在镇巴县农产品展示馆内,除了特色农产品,一些精美的手工制品也吸引了团队成员的目光。这些手工制品包括竹编、刺绣、木雕等,做工精细、独具特色。工作人员告诉团队,这些手工制品均出自镇巴县的残疾人群体之手。

为了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镇巴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场地保障等方面的帮助。据了解,截至目前,镇巴县政府已累计帮助 100 多位残疾人实现了创业就业,通过销售手工制品,这些残疾人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手工制品不仅是残疾人群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镇巴县助残大爱与数字力量的生动体现。

问卷显趋势:“互联网 + 农产品” 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7月24日,团队成员参观了镇巴县农产品扶贫中心,并邀请镇巴县居民填写了关于农产品消费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团队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 + 农产品” 的消费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镇巴县居民开始通过互联网购买农产品,认为网上购买农产品方便快捷、品种丰富、价格实惠。镇巴县农产品扶贫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顺应 “互联网 + 农产品” 的发展趋势,镇巴县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商人才,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通过互联网平台,镇巴县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与当地人员交流、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了镇巴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情况。从腊肉的品质坚守到茶叶的产业富民,从残疾人群体的手工制品到 “互联网 + 农产品” 的发展趋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镇巴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相信在未来,镇巴县将继续依托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章芸菲     终审:颉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