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专家出席“羊肉臊子荞面饸饹品鉴研讨会”

作者:欧阳韶晖         发布日期:2025-08-13     浏览次数:

     

在广袤的陕北黄土地上,承载着厚重文化与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正迎来科技新生。近日,陕北塞上灯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了“羊肉臊子荞面饸饹品鉴会研讨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徐怀德教授、任亚梅副教授、欧阳韶晖副研究员、单媛媛副教授及小杂粮专家马香琳等共同为陕北传统美食工业化及“产教融合兴农”战略落地把脉支招。

品鉴盛况:传统工艺遇见现代科技

品鉴会现场香气四溢,气氛热烈。塞上灯火团队展示了融合百年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的系列产品,赢得专家一致好评。徐怀德教授高度评价了陕北羊肉、荞面结合的传统美食-羊肉臊子荞面饸烙,在保留传统风味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突破,成为快捷方便的食品。任亚梅副教授着重指出产品的健康价值:“荞麦富含黄酮与膳食纤维,陕北羊肉鲜香高蛋白,二者的结合既风味独特,又符合现代功能性食品需求。”欧阳韶晖副研究员则分享了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可借鉴学院“企业出题,学生答卷”的毕业生产实习改革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实现双赢。单媛媛副教授建议参考“陕西省食品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构建区域性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议应用微胶囊包埋技术解决羊肉臊子风味稳定性问题。马香琳专家则从市场角度分析,指出低GI、高蛋白、高纤维的荞麦产品潜力巨大,可开发方便型饸饹、即食臊子风味包、功能性荞麦粉等差异化产品。

科技破局:攻克工业化核心难题

针对羊肉臊子荞面饸饹,专家团队提出关键技术方案:

1.风味保持技术:一定在工业化的生产中保留陕北特色中的风味物质。 

2.质构改良工艺:应用挤压重组技术改善荞面饸饹的口感一致性,解决传统手工制作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3.保鲜技术集成:结合高压处理和智能包装延长产品货架期,扩大销售半径。

融合共赢:构建产业振兴新生态

陕北塞上灯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设立“陕北传统食品研发中心”,攻关羊肉臊子、荞面饸饹、黄米馍馍等标准化与工业化关键技术;设立“塞上灯火奖学金”及实习基地,定向培养人才,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推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原料供应模式,保障优质荞麦、羊肉供应;深挖陕北饮食文化,讲好“塞上灯火”品牌故事。

健康赋能:开拓功能性食品蓝海

陕北塞上灯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依托科研院校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深厚积累,将陕北特色美食推向更广阔市场,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将努力把‘塞上灯火’打造成陕北食品标杆品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次品鉴会暨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在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下,陕北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探索传统食品的现代化之路,让陕北味道香飘万里,惠及更多百姓。

image.png

编辑:程淑芳     终审:李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