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食研资讯】致研究生的一封信——理性消费,拒绝校园贷

作者:         发布日期:2020-10-28     浏览次数:

     

各位同学:

大家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购成为了同学们普遍的消费形式,网络借贷也已经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因此,有些互联网借助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渗入校园,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其实这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校园贷的网上平台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校园分期和校园白条业务。还有各类打着“校园贷”名义的民间借贷、高利贷等非法组织向校园渗透。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 “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一系列条款的发布,意味着校园贷确实存在很多风险与陷阱。

许多专门针对学生的小额贷款,美其名曰为学生的福利,只有学生享有特权,谎称放款快、利息小,但是殊不知,正是这种所谓的福利,背后埋藏着巨大的陷阱——其实是骗子拿着学生的身份证去合法机构贷款,通过赚取高额利息差获利,而大家需要偿还几倍于所借钱款的数目。如果不能及时偿还,黑心贷款平台不受任何损害,但是不良信用记录却跟着大家,甚至会影响到信用记录,给未来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最近几年,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案件已经屡见不鲜,某省七所高校近80人被骗,金额高达200余万元。大二学生如梦,因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而自杀。20岁大学生范泽一,在某市老家溺水而亡,他的借款一周利率高达500元。很多惨剧已经发生,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身边。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远离这些高昂利息的校园贷款,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其违法性和危险性。在发生问题后及时与父母沟通或者报警,不要等欠款数目越来越巨大而追悔莫及。另外,严格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等身份证件,一旦丢失立即报警挂失,不把身份证借给其他人,避免被有心人利用。合理用钱,切忌贪图一时花钱的爽快而胡乱贷款!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大家正值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提醒大家,在校要以学业为重,积累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攀比,切不可以铺张消费、创业资金周转等为理由进行网贷,严重影响学业的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可选择生源地国家、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到正规银行机构、信用社机构办理贷款,并仔细阅读贷款合同,若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如果发现周围的朋友和同学有这样的现象,请立即劝阻。希望广大同学加强对网络贷款的辨识能力,防范网贷风险,对非法校园贷说NO,共同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远离校园贷,青春不负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10月28日